千亿球友会-朱彦硕,双探花都很好,不理解为何负评如潮,英雄主义难在绿军存活
回顾凯尔特人近年来的千亿球友会表现,塔图姆和布朗的成长有目共睹,塔图姆已是联盟顶尖的得分手和关键先生,布朗则在攻防两端展现出全能的统治力,他们带领球队多次打入东部决赛,并在2022年重返总决赛舞台,这样的成绩,在联盟中绝大多数球队看来已是难以企及的高度,批评声却如影随形:关键时刻“手软”、决策不够聪明、缺乏真正的超级巨星气质……甚至在他们赢球时,也常被指责“赢得不够漂亮”。
朱彦硕对此感到困惑,他在文章中指出:“如果我们以联盟前五甚至前十的标准去衡量双探花,他们完全合格,他们的数据、效率和对比赛的影响力都在稳步提升,球迷和媒体似乎总在用勒布朗·詹姆斯或凯文·杜兰特的标准去要求他们,但别忘了,那些是历史级别的球员,而塔图姆和布朗还在成长。”
这种负面评价的根源,或许源于一种对“英雄主义”的渴望,篮球文化中,球迷往往迷恋孤胆英雄式的叙事:一人一城,单骑救主,力挽狂澜,从迈克尔·乔丹到科比·布莱恩特,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想象深深植根于大众的审美中,凯尔特人的球队哲学却恰恰与之相反。
自“红衣主教”奥尔巴赫时代起,绿军就更强调防守、分享球和集体荣誉,比尔·拉塞尔用防守和团队拿下了11个总冠军;拉里·伯德固然伟大,但他的成功离不开麦克海尔、帕里什等队友的支撑;2008年的冠军队伍中,皮尔斯、加内特和雷·阿伦三巨头彼此牺牲,没有谁试图凌驾于体系之上,这就是凯尔特人的篮球:个人为集体服务。
塔图姆和布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,主教练乔·马祖拉延续了布拉德·史蒂文斯的体系理念,强调球的流动、防守的轮转和空间的利用,在这套体系中,个人单打只是战术选择之一,而非唯一答案,当比赛陷入僵局时,球迷期待塔图姆像科比一样用一连串高难度跳投解决战斗,但他更可能选择分球给空位的队友,或者通过掩护寻找更高效的出手机会。
这种选择,在数据上是合理的,但在观感上却可能显得“不够英雄”,朱彦硕写道:“现代篮球的分析已经越来越科学,但很多人的审美还停留在20年前,塔图姆和布朗的打法其实非常现代:他们能攻能传,防守投入,愿意执行战术,但有些人就是觉得,只有无限单干、绝杀刷屏才算超级巨星。”
凯尔特人作为NBA历史上的豪门,球迷和媒体的期待本就高于其他球队,17面总冠军旗帜高悬主场,每一次失败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,塔图姆和布朗虽然表现出色,但至今未能为球队再添一冠,这让他们成为了失望情绪的代名词,冠军的归属往往取决于众多因素:阵容深度、对手强度、伤病运气……将一切归咎于两名核心球员,显然有失公允。
更重要的是,英雄主义在今天的NBA是否还能畅通无阻?近年来夺冠的球队,如2023年的掘金、2021年的雄鹿、2020年的湖人,无一不是强调整体和阵容深度的队伍,约基奇、字母哥和勒布朗固然是超级巨星,但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体系的支持和队友的贡献,纯粹依靠个人能力carry整个球队的时代,或许正在渐渐远去。
朱彦硕最后总结道:“双探花已经做到了他们这个阶段能做到的极致,批评他们的人,或许应该先问自己: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球员?是不顾球队胜负的数据刷子,还是愿意为胜利做出任何牺牲的团队球员?凯尔特人选择的道路显然是后者。”
而这条路,虽然少了些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,却更接近篮球的本质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